欢迎访问  乡村干部时讯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黄厚强:回乡深耕谋发展 人大代表促振兴

黄厚强:回乡深耕谋发展 人大代表促振兴

时间:2025-10-17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

  

  无人机视角下的新隆村。

  黄厚强(中)和村民在察看罗汉果长势。

  □记者李忠波
通讯员黄海平 刘坤 文/摄
寒露时节,永福县百寿镇新隆村的罗汉果藤蔓上硕果累累。黄厚强曾是年入不菲的“黄老板”,因父辈嘱托与乡亲期盼,2017年放下生意回村当“村官”。如今,身为县、镇两级人大代表,新隆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他,带领村民复垦荒地、修桥铺路、发展产业,让沉寂山村焕发新生机。
回村:放下生意 扛起责任
1975年出生的黄厚强,童年是在新隆村的山林田埂间度过的。这座位于百寿镇西部的村庄,1800余村民曾身陷贫困,依赖柑桔、罗汉果零散种植,缺乏支柱产业,收入微薄。
他的父亲黄裕熙曾是上世纪80年代县、镇两级人大代表,还任过四年村干部。任期内,黄裕熙带领村民修通许龙桥、种植8000余亩杉木,更率先试种罗汉果探索增收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市场和分散种植模式,罗汉果虽未能形成规模,但其付出深受乡亲认可,后因能力突出被外单位聘为领导。
黄厚强凭着一股韧劲,在临桂区经营门店,收入不菲,成了乡亲口中的“黄老板”。可每次回村,黄厚强看着坑洼的山路、荒芜的耕地和留守的老人,都十分揪心。2017年春节前后,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多次找到他,请他回村带队。父亲也常念叨:“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过好日子,总要为家乡做点实事。”
一边是稳定体面的事业,一边是急需人才的家乡,纠结两个多月后,黄厚强咬牙将门店交给亲戚打理,踏上回村路。“说不纠结是假的,可看到村里一年比一年冷清,心里就不是滋味。”他回忆道。
2017年8月,黄厚强高票当选村委会副主任。上任后在整理村集体账目时,他看到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深感责任重大。“当时才明白,乡亲们盼的不只是村里有干事的人,更是要让村子有‘造血’能力的人才。”他在日记里写道。
带着这份责任,黄厚强与其他村干部齐心谋发展。经过三年多努力,2020年新隆村成功脱贫摘帽。2022年,凭着扎实的工作作风与乡亲的信任,黄厚强接任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还当选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从“村干部”到“人大代表”,身份多了一重,责任却变得更重,这也成了他服务乡亲、推动发展的底气。
“现在乡亲们不叫我‘黄老板’了,都喊‘厚强’,称呼变了,责任更重了。”他笑着说。
创业:盘活土地 多元发展
新隆村有八成土地是山林,耕地零散,过去村民“单打独斗”效益低,不少土地撂荒。黄厚强走村入户,看着荒草丛生的土地,坚定了复垦决心。
当选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后,他牵头成立由村干部和镇人大代表组成的“产业调研小组”,走遍全村24个屯,记下村民“怕赔钱”“缺技术”“没销路”等顾虑。2022年,他推行“代表带头+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模式,还以人大代表身份提建议,争取到5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以村经济合作联合社名义流转78亩土地,引进百香果、吊瓜种植。
起步阶段,部分村民对土地流转心存顾虑,甚至当面质疑。黄厚强不退缩,而是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算细账。在他的带领下,当年种植的40亩百香果喜获丰收,纯收入超12万元,之前观望的村民纷纷加入种植队伍。
村民唐方也曾是观望者,常到百香果基地转悠,“心里跟猫抓似的,又想跟又怕亏。”直到看见百香果一车车运走,换成了真金白银,他才主动加入合作社。“眼见为实!厚强把最大的风险自己先担了,这样的带头人,我们跟!”
2023年,黄厚强拿自家20亩地试种千里香药材,还请农业专家指导。种植期间,他特意雇村里闲置劳动力管护,既解决用工难题,也让村民亲眼见证种植成效。
随着村经济合作联合社成立,百香果、药材种植稳步推进,光伏发电等新项目也被陆续引进,多产业协同格局逐步形成。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跨越增长:2020年首次突破10万元,告别“空壳村”;2023年以来,每年收入稳定在20万元。“跟我父亲那时候比,现在政策更切实、帮扶方法更多,更重要的是把分散农户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才有奔头。”黄厚强总结道。
解难:修桥筑路 心系民生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得为大家办实事、解难题。”黄厚强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着村民的“急难愁盼”。
新隆小江桥原是滚水坝,汛期常被洪水淹没,20个屯、1400多名村民出行受阻。2023年,黄厚强带领村干部反复调研、收集意见,以人大代表名义提建议,积极对接相关部门,最终争取到183万元资金,新桥顺利建成。紧接着,他又推动修通丹上桥,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
“以前雨天涨大水,孩子就上不了学,桥修通后方便太多!”村民黄人宇说起新桥,满脸笑容。
除了出行路,黄厚强还惦记着产业路。他又牵头推动修建810米沿江产业路,预计总投资60余万元。目前路基已完工,待路面硬化后,农产品运输将更便捷。
如今的新隆村,早已褪去沉寂:村口水泥路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迎来蓬勃发展——1200亩罗汉果、150亩百香果正处丰收季,硕果挂满藤蔓,100亩金桔树也长势喜人。
谈及未来,黄厚强眼中满是期待:“我们村守着好山好水,田间、山间的五针松、老茶树、杜鹃花,都是得天独厚的宝贝。接下来,我们要把生态产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感受农耕文化。同时打造特色民宿,让游客玩得好、住得好。作为人大代表,我得扛好责任,不仅要让乡亲们腰包鼓起来,还要带大家把新隆村的振兴路走得更稳、更宽!”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2605790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 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主体负责。乡村干部时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村干部时讯网 xcgbs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5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