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乡村干部时讯网!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三农资讯>为了“一粒米” ,广西一女子竟砸了8000余万元!

为了“一粒米” ,广西一女子竟砸了8000余万元!

时间:2025-10-14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

  “以前,总听妈妈说‘不好好读书,就回家做农民’。”面对记者,广西那山茴香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茴香笑着说,然而,命运仿佛是一个轮回——这位努力读书跳出“农门”,在小学讲台耕耘了15年,后投身房地产积累财富的成功女性,最终选择回归土地,成为一名执着于培育“好米”的“新农人”

  跨界破局,从商人变成“新农人”

  1991年,陆茴香在上林县白圩镇覃黄小学开启教师生涯。随后的15年间,她用真诚与耐心走进乡村儿童的世界,也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积淀出对人与土地关系的朴素理解。之后她转战房地产行业,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与实干精神,在几年商海拼搏中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与资源。

  转折发生在2011年。陆茴香母亲生病卧床,最想吃的是一碗简单的带着记忆里米香的粥。但是这一碗粥却很难得,因为传统稻种式微、农药喷洒影响口感,传统大米的清香很难寻觅,这深深触动了陆茴香。她明白,许多传统稻种虽产量不高,却具备抗病、抗倒伏等优良基因,是培育真正好米的根基。为了找到这一口米香,她做出人生中的重要抉择:将在房地产赚到的第一桶金,投入到优质稻米培育之中。

  从教师到商人,再到“新农人”,陆茴香将教育生涯中养成的同理心,与商场历练出的决断力,悉数带入田野。她致力于找回濒临失传的古老稻种,让米香重回餐桌。

  

  

  

  ▲陆茴香成为一名执着于培育“好米”的“新农人”。

  

  跋山涉水,只为唤醒“远古基因”

  恰在此时,陆茴香邂逅了一名水稻育种专家。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从源头破局——找回广西本土的远古稻种。“远古稻种是时光沉淀的宝藏,”陆茴香深信,“它们蕴藏着天然的韧性与生命力。产量可以提升,但那份来自土地的原始‘好基因’一旦失去,就再难寻回。”

  一场寻“稻”之旅,自此拉开序幕。她与团队化身为“稻谷猎人”,只要听闻何处有远古稻种的蛛丝马迹,便驱车奔赴。他们叩访年过九旬的老农,聆听关于稻种的遥远传说。两年间,足迹遍及全区8个县、18个乡镇、61个村落,穿梭于马山、大化、东兰等地的山野田畴。那些被岁月遗忘的远古稻,大多隐没于荒草丛中,踪迹难觅。团队仅凭一辆旧面包车,跋山涉水,如同大海捞针。

  

  

  

  ▲陆茴香(右)接受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采访。

  

  其间,他们共搜集到近1.37万份来之不易的古老稻种,却仍未触及最优质的那一份。终于,历经近一年的苦苦追寻后,在上林县白圩镇一片杂草蔓生的沼泽地里,他们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优质野生稻种。那一刻,涌上陆茴香心头的,除了喜悦,更有沉甸甸的责任——因为接下来,还需将这优质野生稻与其他远古稻种杂交选育,才能培育出兼具高产、抗病、抗倒伏特性的新一代稻种。

  带着对土地的敬畏和对品质的极致追求,陆茴香正式开启了从“盖广厦”到“育良种”的人生新篇章。

  “候鸟式”育种,一潭泉水解困局

  育种之路,从来不是坦途。据了解,要培育一个优质稻种,周期长达5至8年,且前路漫漫,成功与否皆是未知。陆茴香没有退缩。为了与时间赛跑,她开启了“候鸟式”育种方式——因为广西一年仅种两季稻,她便每年两到三次奔赴海南进行加代繁育,春天再返回广西开展田间试验。“数年光阴就在这千里奔波的田垄间悄然流逝。”

  2019年,在投入了整整5年心血后,理想中的“最佳品质”依然渺茫。家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指责如潮水般涌来,陆茴香坦言当时压力很大。

  “绝不能就这样放弃!”陆茴香骨子里那份如野生稻般的韧性支撑着她。一次在大明山的散心途中,那位合作的专家不小心滑入了清凉的潭水之中,竟然激发出关键灵感:“低温水对稻谷生长的影响一直被忽略!”正是这一发现,破解了多年的困境。

  四个月后,团队成功培育出适应上林水土的“茴香优3号”。该稻种米粒晶莹、维生素含量高,亩产可达千斤,抗倒伏性极强——在台风过后,周边稻田倒伏严重,而“茴香优3号”却依然挺立。捧着这凝聚着五年心血的稻米,陆茴香热泪盈眶。

  

  

  

  ▲陆茴香团队培育的稻种已在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进行种植。 受访者提供

  

  然而,陆茴香的脚步并未停歇。她深知,追求品质永无止境。她将170多亩农田打造成有机农业示范园,与团队潜心研究,将益生菌技术深度应用于种子培育和土壤改良,创新地利用益生菌发酵制造有机肥料,通过益生菌抑菌来替代农药,实现了稻谷在不喷洒农药、不施用化学肥料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米香和高产的目标。

  这条路再难,跪着也要走完。正是这份信念,陆茴香推动着“茴香优4号”“茴香优5号”相继问世。新出的“6号”米,在口感、胶稠度等核心指标上,已远远超越了最初的“3号”。她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培育的稻种已经走出了广西,来到了湖南、湖北等地。

  心系乡土,“好米”织就连心纽带

  在陆茴香心中,那一粒“好米”的价值,远不止于餐桌上的美味与安全,它更是连接城乡、温暖人心的“纽带”。2019年,她启动了一项充满温度的帮扶计划,特别针对家中有留守儿童的农户:免费提供优质稻种与有机肥料,大幅降低种植门槛;以高于市场价0.6元/公斤的价格保底回收稻谷,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计划启动首年,陆茴香就为600多亩稻田砸了20多万元购买种子和肥料,并无偿提供给农户。即使后续成本压力剧增,她仍坚持按成本价供应农资。如今,追随她种植的农民越来越多,有人种20亩,有人种100亩。目前,全区有5万亩农田种上了陆茴香培育的种子。“看到农户脸上有了笑容,愿意留在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上,能陪伴孩子成长,我所做的一切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陆茴香对乡村的这份情怀,还延伸至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乡亲。她主动出资为帮扶村落修缮公路、开通公交,解决村民出行难题;流转因撂荒的贫瘠土地,运用微生物肥进行土壤改良,让曾经板结灰白的土地重新焕发黝黑肥沃的生机。“看到道路畅通了,土地变好了,乡亲们方便了,心里那份踏实感,千金难换。”

  

  

  

  ▲陆茴香在电脑前查看线上的订单情况。

  

  主动出击,让更多人吃到“好米”

  回顾跌宕起伏的十余年创业路,她总计投入了8000余万元在这粒米的事业上。陆茴香坦言:“农业创业之难,超乎想象。在没有成功之前,连回家都带着一份愧疚。”但她的眼神依旧坚定,因为这对她来说是一件真正有价值的事——让大家吃得健康安心。

  今年,她开始主动出击,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碗“好米”背后饱含汗水与情怀的故事。如今,陆茴香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大米加工线一天能处理近80吨稻谷,固定销售网络初具雏形,土壤改良成果斐然,优质稻种也正凭借过硬的品质,一步步叩开广阔市场的大门。

  

  

  

  ▲陆茴香(右)向记者讲述她与大米的故事。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nn/t2604091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闭][返回顶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 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主体负责。乡村干部时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村干部时讯网 xcgbs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50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