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攀枝花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安排部署,以系统化思维统筹推进、以精准化举措狠抓改革,农业现代化、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聚力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三个“坚持”健全产业体系筑根基。聚焦做大共富“蛋糕”,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构建地域优势凸显、业态类型多样、产业深度融合、利益联结紧密的乡村产业体系,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物质基础不断夯实。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稳居全省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省第2。
一是坚持特色化发展,产业优势更加突出。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布局,推动“攀粮、攀果、攀菜、攀畜、攀花”等重点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建设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6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攀西晚熟芒果产业集群纳入省级农业产业集群打造。“攀果”品牌入选第四批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远销西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二是坚持融合化发展,产业价值更加多元。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顺向”融合、功能拓展“横向”融合,实现“生产+加工+服务”多环节增值。建强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推动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建成农产品初加工设施3700余座,冷藏保鲜总静态库容量8.5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超6万吨。推动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打造“花在攀枝花”全域研学旅游品牌,建设以迤沙拉村、坪山村、阿署达村为中心的民宿集群,探索联村共建、社区嵌入、景区带动、园区集聚“四型”康养创富模式。
三是坚持绿色化发展,产业韧性更加坚实。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四新”推广应用,推动质量兴农。新建现代化灌区3个,改造现代化灌区5个;实施“天府粮仓•百县千片”行动,巩固扩大“粮经复合”“稻菜轮作”模式,粮食安全底线更加牢固;建强现代种业链,建成种质资源圃(场、区)8个,18个芒果新品种取得植物新品种权;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二)深化集成改革实践探索,三个“创新”建强经营体系增动能。创新实施农村创富共同体、攀果创富联合体、农村集体经济联村经营等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促进现代农业与小农户有机衔接。
一是创新主体培优机制。实施新型经营主体“百千万”工程,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领域的不同优势,推动管理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品牌特色化、营销市场化“六化兴农”。构建“一站式”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3个,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93个。
二是创新合作经营模式。探索优化强村富民促进机制,以攀果产业为依托,探索攀果创富联合体建设,建成芒果、枇杷、石榴3类攀果创富联合体,组建水果农民合作社联合社4个、县级家庭农场联盟2个,攀果产业发展联盟成员增长至63家。探索村集体经济联村经营模式,成立联村经营主体12个,覆盖73%的行政村;探索高山民族地区与二半山区、河谷地区协调发展路径,实施“深化多元帮扶•聚力共富同行”农村创富帮联优化行动,推动形成先富带后富的发展格局。
三是创新要素整合机制。实施农村产权制度集成改革,选取3个村组作为试点,通过城乡资源聚合、一二三产业聚合、城乡人力资源聚合三个“聚合”,加速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地⼊市试点,完成2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挂牌出让。
(三)聚焦共富共美目标导向,三个“提升”建设和美乡村促宜居。围绕和美乡村建设,统筹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化与共富氛围营造,着力构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精神充盈的发展格局,让乡村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一是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促“优宜”。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创新开展“百村示范、全域整治”行动,丰富数字乡村、善治乡村和共富乡村的内涵,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下贯通、城乡一体、基本均衡。启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样板村和补短村建设,建成市级和美村庄样板村50个、省级和美乡村24个。探索低碳村庄建设路径,建设零碳村庄3个。
二是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优衡”。实施基础设施补短行动,行政村已实现100%通硬化路和100%通客车,“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实现全覆盖。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可及,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4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6个;实施“一托四通”集成改革,构建市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集团(联盟)覆盖率达91.3%。
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优和”。创建省级平安乡镇(街道)3个、“六无”平安村(社区)77个,3个数字乡村建设案例入选四川省第三批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开展“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行政村100%入驻“川善治”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塑造文明乡风,所有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实施“蜀乡新风 攀乡新韵”行动,发展乡村特色文化团队,常态化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5/10/13/e8e68382a86342239f57672e57b4da7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府刘...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到1...2021-06-15
-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2023-12-23
- 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场 如何...2022-04-30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量完...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2020-08-07
- 关于开宠物医院如何办理许...2022-12-25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习教...2021-06-25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扬中...2025-10-14
-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鮰鱼...2025-10-14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2025-10-14
- 省农业农村厅视频连线调度...2025-10-14
- 我省召开海洋渔船安全生产...2025-10-14
- 省绿色有机体系与省植检植...2025-10-14
- 省富硒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产...2025-10-14
- 关于举办全省官方兽医培训...2025-10-14
- 黑龙江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2025-10-14
- 《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2025-10-14
- 我省开行首趟粮食集港图定...2025-10-14
- 肇州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2025-10-14
- 沧州市组织旱碱麦推广体系...2025-10-14
- 我省召开“十五五”规划编...2025-10-14
- 一线服务守初心 田间护航...2025-10-14
- 科技赋能!新鄂乡550亩...2025-10-14
- 先进农机帮忙 争分夺秒推...2025-10-14
- 黑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