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绿色优质水稻春耕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吉绿食发〔2024〕11号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梅河口市,各县(市、区)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及相关单位:
当前我省正处于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水稻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国家级绿色水稻原料基地、国家级一二三产业发展园区和绿色优质水稻生产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提高我省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我办结合我省实际及多年生产工作实践,在我省水稻生产前期,参考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2024年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发布吉林省绿色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作为我省绿色优质水稻生产的技术支撑。
一、苗期管理
(一)苗床地选择
选择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规定的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地。
(二)整地做床
土壤化冻10cm以上时开始做床,浅翻10cm,床高5cm以上,每平方米苗床施腐熟优质农肥5kg~10kg。播前每平方米苗床用30%精甲·噁霉灵水剂1.2g/平方米~1.6g/平方米,兑水喷透为止,防治水稻立枯病。
(三)钵(盘)土配制
取2年内未使用过除草剂的旱田土或水田土与腐殖土按容积4:1比例混合均匀。
(四)浸种催芽
选择熟期适宜、抗逆性强、经国家或吉林省审定通过的高产优质品种,经晒种、选种后,用1%的石灰水澄清液浸种,水层淹没种子10cm~15cm,15℃~20℃时浸5天~7天,浸后将稻种洗净或播前用25g/L咯菌腈悬浮液200mL/100kg~300mL/100kg浸种,直接催芽,以芽长1mm为宜。
(五)播种育苗
我省水稻一般在4月上中旬,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5℃或夜间最低温度稳定通过0℃时适宜播种。机插盘育苗一般于插秧前30天播种,钵盘育苗于插秧前35天播种。
(六)苗床管理
播种到出苗期棚内地表温度要控制在32℃以内,1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5℃~30℃,用0.3%多抗霉素水剂5mL/平方米~10mL/平方米喷雾,防治苗期立枯病;2叶1心期,棚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根据苗情和天气、风力和风向调整通风口大小、多少、位置和方向,决定通风炼苗时间,以控制棚内温度。2叶1心至移栽期,温度控制在20℃以下。
秧田肥力不足时或移栽前3天每100平方米苗床用2.5kg~3.0kg硫酸铵,兑水100倍液喷施后再用清水冲洗一次。
二、整地及田间管理
(一)本田整地施基肥
整地前清理好排灌渠系,保证水流畅通,并提倡秋季水耙浆全秸秆还田。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如施用化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且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当季作物需求量的一半,或无机氮素用量按当地同种作物习惯施肥用量减半使用。肥料选择和使用应符合NY/T 394《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二)本田移栽
秧龄达到3.5叶~4.5叶,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时开始移栽,到5月末以前结束。气温稳定通过14℃时插秧有利于快速缓苗、增加低节位分蘖,提高产量,尽量不插6月秧。根据水稻品种、移栽时间、地力条件、秧苗素质等因素确定插秧密度以9×5~6寸为宜。
(三)本田管理
移栽后立即灌水至苗高2/3,保持水层3天~4天。缓苗后浅水增温(水深不超3cm),孕穗后提倡“浅-湿-干”交替灌溉模式。齐穗35天后(黄熟期)撤水。
三、病虫草害防治
(一)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使用生态治理、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和先进施药机械以及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的农药。
(二)健康栽培
绿色优质水稻种植要以健康栽培为基础,选择具有多抗性品种,实行品种轮作、间作。
(三)防治技术
春耕生产中,病虫草害防治应以清除菌源、虫源和草源为主,优先采用以下方法:
1.清除菌源:
将上年稻瘟病重地块的稻草及病秕粒及时清除掉;纹枯病和稻曲病重地块,泡田时在下水口打捞菌核;稻曲病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拔掉病株;
2.清除虫源:
负泥虫:结合积肥清除田边杂草,清晨浓露时用小扫帚将叶片上幼虫扫落,连续扫3天~4天即可灭虫;潜叶蝇:秋末、早春清除田间杂草,移栽后浅水灌溉,排水晒田。
3.消灭草源:
宜于上年秋后深翻抑制草籽发芽;清除水渠、池埂、田边杂草;在稗草成熟前将稗穗剪掉;中耕消灭杂草。
(四)化学防治
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基础上,辅之化学防治措施。使用化学防治时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药剂选择和使用应符合NY/T 39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和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的要求,春耕生产时期主要防治对象及方法见附件。
附件:绿色食品水稻春耕主要病草害化学防治方案
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2024年4月7日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ncpzl/202404/t20240407_88906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府刘...2021-06-23
- 规模经营耕地从3万亩到1...2021-06-15
- 胡春华强调:确保高质量完...2022-02-23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2020-08-07
- 花生豆腐的制作技术2022-01-04
- 农业农村部举办党史学习教...2021-06-25
- 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案纠...2021-01-13
- 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2021-07-11
- 麻涌完成2022年拖拉机...2022-09-15
- 连云港市内业测试化验县级...2025-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内业...2025-02-06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2025-02-06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2025-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2025-02-06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2025-02-06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2025-02-06
- 江苏省地方标准《农产品质...2025-02-06
- 镇江市:强监管 控风险筑...2025-02-06
- 洪泽湖查获一起大马力快艇...2025-02-06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2025-02-06
- 科技赋能织密洪泽湖禁捕管...2025-02-06
- 岁寒情谊浓,关怀暖人心|...2025-02-06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2025-02-06
- 2025年第2批兽药生产...2025-02-06
- 重任在肩当倾力,击鼓催征...2025-02-06
- 连云港市内业测试化验县级...2025-02-06
- 《河北乡村振兴》印刷发行...2025-02-06